8月中旬,弥勒市老城区清晨的佛城商都市场里,背着竹篮的旅居客在鲜花摊前驻足,年轻博主举起相机对准五颜六色的水果摊,饭店店主推着推车开始采购……这幅鲜活的画面,几乎每日上演。
这个市场建于20世纪70年代,于2014年完成改造。如今,不仅是弥勒规模最大的综合农贸市场,更因层出不穷的消费新场景、“多巴胺菜市场”的新身份,成为受到网友追捧的“网红打卡地”,也改变了大家对传统农贸市场的认知。
走进佛城商都,五颜六色的应季水果整齐码放,吸睛的“多巴胺水果区”,不像是售卖,更像是一次色彩艺术的展示。“买菜,可以是一次逛展。”弥勒吉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凯说,他们发现年轻人喜欢在有设计感的场景里消费,所以专门在一楼打造了好看又好吃的区域。
为了让大家玩得更尽兴,市场设置了免费拍照点。每逢周末节庆,市场还提供摄影师免费拍摄修图服务,引进了鲜花、手工艺品和鲜榨果汁摊,让“买菜”变成了“逛展+休闲”的新体验。
场景创新,让市场从本地居民的“菜篮子”,也成为旅居人群感受弥勒烟火气的窗口。
“每天约有3000至5000名外地游客涌入市场,其中不少是在弥勒旅居的‘新市民’。”朱凯说,他们在这里采购日常所需,也有一些自媒体博主用自己的镜头向外界分享这份独特的市井风情。
在佛城商都,新奇有趣的不只是色彩。来到这个市场,买菜可以线下逛,更可以在线上看。
“云逛市场”的直播账号里,主播每天带观众看摊位、认食材;另一个账号则专门发布每日菜价等内容,透过屏幕,当天的小青菜、鲜肉等价格一目了然。此外,市场引入美团、京东等线上生鲜商家,提供配送到家服务;开通了串联旅居集中区域到市场的公交专线,让消费者更便捷地在家和市场间往返。
名气越来越大,市场仍坚守着农贸市场便民、惠民的初心。朱凯说,要为市场创造更多的色彩,吸引更多“新云南人”走进市场;更要在“菜篮子”里不断“上新”,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建设,让市场里有更温暖的烟火气。(云南日报 记者陈晨 韩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