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健身房内,众多健身者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羽毛球馆、台球馆内人头攒动,球拍挥舞声、球体撞击声交织成活力乐章;医疗单位到夜市“摆摊”,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市民夜生活……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健康消费意愿的持续提升,在潍坊,夜经济的场景不再局限于购物和餐饮消费,健康消费悄然写进市民夜间消费“主菜单”。
7月31日晚,城区谷德广场负一层一家健身房内灯火通明,不少市民正在跑步、“撸铁”。这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无人自助健身房,消费者自助办卡后刷脸进店、出店,可在任何时间前来锻炼。
“这种智能化的健身场所非常适合年轻上班族,只用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全部流程,非常方便。”前来锻炼的小张说,他住在附近,近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来此健身,收费非常实惠,单次只需14.5元。白天忙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锻炼身体,这种“不打烊”的健身房为他夜间健身提供了极大便利。
记者走访发现,在夜间,城区不少羽毛球馆、台球馆、篮球馆内同样人头攒动,人们在燃烧卡路里的同时,助力夜间体育运动激发城市新活力。
晚7时多,在城区卧龙东街与蓉花路交叉口附近一家羽毛球馆,不少市民前来咨询,前台客服逐一回复,非常忙碌。馆内,不少市民正在奋力挥拍、迅速跑动,在汗水挥洒间释放着忙碌一天的压力。
“比起吃吃喝喝,打羽毛球的夜生活更吸引我,我办了一张年卡,近一年来几乎每天晚上都来打羽毛球。”市民姜先生说,下班后打羽毛球已成为他夜生活的“快乐源泉”,看着“啤酒肚”日渐缩小,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现在,晚上运动健身已成为不少市民追求健康享受快乐的生活方式,运动健身消费正为我市的夜经济赋能。
运动之余,人们也越来越注重饮食养生。在2025年第四届凤溪地万物集夜市暨潍坊夏季海洋大集上,市人民广场南广场“健康夜市”热闹开市,将传统中医服务与现代夜市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夏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健康夜市”上,医院的专家现场坐诊,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咨询的市民解答健康问题,通过把脉问诊,针对不同体质和病症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
降脂茶、姜枣茶、补血养颜茶……中药茶饮试饮区飘来阵阵药香,各类创新中药茶饮产品令人耳目一新,市民可以免费品尝。医护人员还向人们科普中医药知识,让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入了解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市民纷纷购买各种保健养生茶及足浴包,其中有不少是年轻人。市民张女士血脂有些高,在医生建议下购买了一包降脂茶辅助治疗,如果喝着效果好,她后期还可到医院的线上平台购买。
医护人员还为市民带来了应急救护培训,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为人们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等,并让市民亲身体验,加深对急救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在“健康夜市”,一些以养生和健康为主题的美食、饮品也受到人们欢迎。一摊位现做的藕粉香气四溢,加入苦荞、芝麻、花生、枸杞等,再撒入沁人心脾的干桂花,既养生又美味,吸引了不少市民品尝。在“养生不能停”特色茶包摊位前,杏皮茶、三炮台、焦枣茶……各种养生茶琳琅满目,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健康消费+休闲娱乐”的夜间消费模式和场景在这里悄然“上新”。
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需求正加速向多元化、品质化、科技化升级。健康消费已成为很多市民夜生活的刚需。夜间健身消费,市民购买的不仅是健身服务本身,更是在喧嚣都市中的宁静放松,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最有效方式。
如今在我市,中医养生的风刮到了饮品界,“中药代茶饮”悄然走红,一时间,奶茶换为姜枣茶、补血养颜茶等,在年轻人中流行。传统艾灸可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如今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养生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坐班族”下班后,选择夜间进行传统艾灸保健。中医理疗从医院走向烟火夜生活,更是健康服务“下沉”与“亲民化”的显著标志,成为人们日常可及的生活方式选择。“健康夜市”将健康服务与市井烟火巧妙融合,给市民带来多元体验,推动我市夜经济持续“升温”,既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激活健康消费市场,成为服务地方经济、提升民生福祉的创新实践。
当前,健身、养生健康消费已成为我市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通过多场景布局、多业态融合、沉浸式消费等方式,点燃了市民的夜生活热情,原本平淡的夜晚,变成了充满活力的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