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特别是漫长的“三伏天”,对儿童的生理机能和食欲是很大的挑战。遵循科学的“高温饮食法则”,不仅能保障孩子营养摄入,预防中暑和肠胃疾病,还能让孩子舒适度过炎夏。
核心:减少油腻、辛辣、煎炸、烧烤食物。这些食物难消化,增加肠胃负担,易生内热,导致上火、便秘或腹泻。
优质蛋白来源:鱼虾(清蒸最佳)、禽肉(去皮)、瘦猪肉、鸡蛋、豆腐、豆浆、酸奶。避免肥肉、油炸肉类。
重中之重:高温下出汗多,水分和电解质(钠、钾等)流失快,易脱水甚至中暑。补水要贯穿全天。
益处: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如维C、B族)、矿物质(如钾、镁)、膳食纤维和水分。有助于清热解暑、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选择:时令瓜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苦瓜)、绿叶蔬菜(生菜、菠菜、苋菜)、番茄、梨、桃子等。注意清洁卫生。
要点:食材新鲜,现做现吃,尽量不吃隔夜菜(尤其是凉拌菜和海鲜)。生熟分开存放和处理。冰箱不是保险箱,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馆。
身体需更多能量散热,血液流向皮肤增多,胃肠道血流相对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
采用“少食多餐”原则。正餐可适当减少主食量,增加易消化的副食。在两餐之间安排健康的加餐(如水果、酸奶、小份三明治)。
食物颜色鲜艳(利用不同颜色蔬菜水果)、造型可爱(如饭团、卡通面点)、口感清爽(凉拌、酸甜口)更能吸引孩子。适当用天然香料提味(柠檬汁、番茄、少许醋、薄荷叶)。
餐前半小时可喝少量清淡汤(如番茄汤)或吃几片开胃水果(如山楂片、话梅)。
主食:粥类(绿豆粥、荷叶粥、小米粥、南瓜粥)、面条 (凉面、汤面)、杂粮饭 (增加B族维生素和纤维)。
蔬菜:冬瓜、丝瓜、黄瓜、苦瓜、番茄、茄子、生菜、空心菜、苋菜、绿豆芽等(清热利湿)。
水果:西瓜(适量,利尿)、梨、桃子、葡萄、哈密瓜、火龙果(富含水分和维生素)。
蛋白质:清蒸鱼虾、去皮鸡鸭肉、瘦猪肉末(做丸子、汆汤)、鸡蛋羹、豆腐、豆干、低糖酸奶、纯牛奶。
汤羹:清淡的蔬菜汤(番茄蛋汤、冬瓜虾皮汤、丝瓜豆腐汤)、绿豆汤(可加少量冰糖)、银耳莲子羹。
饮品:白开水(最佳)、自制酸梅汤(少糖)、柠檬水(淡)、淡茶水(大龄儿童)、稀释的鲜榨果汁(少量)。
高油高脂:油炸食品(炸鸡、薯条、油条)、肥肉、动物内脏、油腻的红烧肉、重油炒菜。
辛辣刺激:麻辣火锅、麻辣烫、烧烤(大量香料辣椒)、过于辛辣的炒菜。易上火,刺激肠胃。
生冷食品:大量冷饮/冰淇淋:*剧烈运动后或身体很热时,突然大量吃冰冷食物,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导致痉挛、腹痛、腹泻(“冰淇淋头痛”或肠胃炎)。儿童尤其敏感!
冰镇水果/饮料:从冰箱拿出后稍放一会儿再吃/喝,避免直接吃“透心凉”的。
高糖食物:碳酸饮料、甜腻糕点、高糖果汁饮料(含糖量极高,影响食欲,增加龋齿和肥胖风险,且不解渴甚至越喝越渴)。
不洁/变质食物:路边摊无保障食品、存放过久的熟食、切开后长时间暴露的瓜果。
儿童新陈代谢快,夏季出汗多,若不及时补水,容易导致脱水,甚至影响精神状态和免疫力。
定时少量饮水:每30分钟提醒孩子喝50-100ml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肾脏负担。
优选补水食物:西瓜(去籽)、黄瓜、橙子等水分含量高的水果可作为加餐,既能补水又能补充维生素。
警惕脱水信号:尿量减少、尿液深黄、嘴唇干裂、精神萎靡时,需立即补充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或稀释的椰子水)。
如何让孩子们在炎热夏日“快乐”补液?首选当然是白开水!少量多次饮用是最佳方式。天然健康饮品中的自制绿豆汤/红豆汤,清热解暑,可加少量冰糖,孩子们自然会喜欢。柠檬水,清新解渴,补充维C。冬瓜茶则能利尿消肿,清热解暑。除此之外,低糖/无糖果蔬汁,特别是鲜榨果汁,稀释饮用更好(如西瓜汁+水)等。
适量补充电解质: 如果孩子活动量大、出汗非常多(如户外运动后),可以在补水的同时补充一点电解质:
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选择低糖或无糖型(仅限大量出汗后补充,不作为日常饮料)
含钾丰富的食物:香蕉、土豆、绿叶蔬菜、豆类、菌菇、橙子等(通过食物补充更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