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去年新增谷朊粉4线后,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预计将提高25%左右。”山东渠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福林说,下一步,将加快增资扩产,将谷朊粉产能提高到10-12万吨/年,产能再次提高50%。
近年来,安丘市聚焦大健康产业新赛道,通过整合生态农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标准品牌赋能,探索出一条“以农促工、以工带农”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提质、生态转型。
目前,安丘市规上食品加工(大健康)企业达126家,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带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出口连续15年领跑全国县级市,1-5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9.2%。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推进生态农业的县级市,安丘市建成8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0余种作物通过有机认证,年产生态果蔬200余万吨。以生姜产业为例,通过推广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安丘大姜不仅出口至沙特等中东国家,更成为日本高端市场的“免检产品”。创新推行“质量安全码+生态原产地码”双认证体系,为全市近13万家生产经营主体建立数字档案,对70余种果蔬实行“田间到舌尖”的全程追溯,这张“数字身份证”正成为安丘生态农产品征战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双码”认证农产品溢价稳定在30%以上。
“发展大健康产业我们有良好的基础,生态农产品为食品加工(大健康)产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原料基础,食品加工(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会促进带动农业现代化。”安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海龙说。
源清田食品将生姜加工成姜泥直供日本,占其市场份额1/3。这种“生态溢价”模式,为食品加工提供了安全、优质的原料保障,真正实现了“从土壤到餐桌”的全链条可控。
目前,安丘市农品年供国内高端市场超过20万吨,出口80多个国家国家和地区,大姜、大葱、洋葱出口量占到全国的80%,30余种农产品找回小时候的老味道。
在安丘市宠物产业工园一片繁忙,随着中誉宠物食品等项目落地,将打造成区域性宠物经济全产业链基地。
在产业链构建上,安丘市创新实施“链主企业+产业集群”双轮驱动战略,坚持高端化、功能化方向,以项目牵引、产品迭代、品牌塑造为发力点,加快推动由农业大县向健康食品强市转型。
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精深加工率和产品附加值,着力推动中粮面业、今麦郎饮品等转化高端产品,带动周边形成专用面粉、烘焙食品等产业链;鲁丰集团依托欧洲市场订单,推动预制菜生产线升级,通过英国BRC认证,开发出低盐低脂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更值得一提的是,安丘通过一个产业链一套专班推进机制,精准招引补链项目,加快斧创大姜产业园、欧安姜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健康食品产业园,实现园区集聚效应。
目前,安丘市已形成以渠风、振祥为代表的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以景芝白酒、今麦郎为代表的饮料行业,以柠檬生化、雄鹰纤维为代表的食品添加剂行业,以健奕宏、汇润为代表的功能性食品行业,形成预制菜、冻干食品、健康糖醇等特色集群,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
“我们用生物质炭改良土壤,就像给姜田做SPA。”在山东斧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山东农科院共建的全国首个抗性姜苗工厂化育苗中心,总经理赵永岗托起脱毒姜苗“安姜1号”比喻道:“既能吸走重金属,又能养出好菌群,土传病害减少90%,姜辣素提升30%,出口价翻倍。”
政府主导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场”产学研用标准联盟已制定14项技术标准,其中生态大姜全产业链标准成为输出全国的行业金标。
生态标准持续输出与种植技术升级推广,正为安丘构建起全球化的绿色品牌矩阵——3种农产品获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13种“土特产”加贴国际生态溯源标签,119个绿色有机品牌形成梯队储备。其中,“安丘大姜”“安丘大葱”跻身首批欧盟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实现“国际认证”与“国家背书”的双重加持。在此驱动下,“安丘农耕”区域品牌价值飙升25%,完成从“生态溢价”向“市场增值”的转化。
安丘以生态标准筑牢竞争力根基,变“绿水青山”为“定价权壁垒”;以链式思维打破产业孤岛,让“一块姜”裂变出百亿集群;以全球视野重构品牌价值,从“代工出海”转向“标准出海”。通过持续深耕“生态+健康”赛道,安丘正朝着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健康食品城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