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新茶饮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有调查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亿元,预计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新茶饮不仅是休闲解渴之新宠,更成为社交打卡的热门标配。
新茶饮之新,在产品内核,在技术赋能。其突破传统茶叶、开水的简单搭配,大量引入鲜果、芝士、鲜奶、坚果等配料,提供给消费者层出不穷的味蕾享受。例如,贵州品牌去茶山将刺梨、折耳根、糯米等特色食材融入饮品,形成独具特色的“贵州野味”,展现出“为一杯茶赴一座城”的品牌效应。新茶饮还革新现代工艺或引入活态非遗技艺,比如,霸王茶姬通过“数智冷链仓配系统”实现精准控温,茉沏联合虎丘三花茶窨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古法窨制工艺锁住茶花双香。
繁荣的背后,新茶饮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品牌没有完善的原材料采购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使用劣质原料,制作过程缺乏严格的卫生管理和规范操作,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品牌新茶饮在配料、口味、包装等方面大同小异,一款新品推出后,很快便会出现众多模仿者;部分品牌过于依赖营销,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内涵,消费者尝鲜之后便不再光顾;等等。针对此,新茶饮行业要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从多方面持续发力。
一方面,提升品质,做优品牌。可建立从茶园土壤检测到杯口成品的全链路品控体系,让每一片茶叶、每一颗鲜果都可追本溯源。完善标准操作流程,利用数字化工具监控门店操作;加强门店巡检和神秘顾客制度;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人为误差。例如,古茗龙井系列茶饮扫码可查看原料运输轨迹、加工环境等不可篡改的信息,投诉率大幅下降。还可以深入挖掘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个性;构建差异化壁垒,在产品研发、空间体验、服务流程、品牌故事等方面建立难以模仿的独特组合。
另一方面,强化创新,在创产品、技术、文化之新上下功夫。新茶饮企业须把创新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推动原料与工艺的科技化重构。例如,爷爷不泡茶将湖北恩施玉露、孝感米酿、咸宁桂花等土特产通过现代科技酿成新茶饮,让小众农产品转化为全国性爆款饮品。顺应健康消费趋势,研发低糖、低脂、纯天然原料的茶饮,参与制定相关健康标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深耕数智化,在省时省力、精准触达上彰显“科技范”。比如,快乐番薯自主研发的智能奶茶机实现5秒至8秒出杯,奈雪的茶推行“一店一群”管理系统,全国所有门店信息秒级触达,有效降低人力成本。还应努力走出模仿抄袭、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