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消费品牌在流量红海中沉浮,一个执着于现制果蔬汁赛道的品牌却在2024年交出了逆势生长的答卷。
创立第十年,「混果汁 HUNJUICE」携自然入口空间哲学正式进军长三角,至此,其直营门店已超过130家。这个将墨西哥仙人掌果、西班牙茴香根等全球超级食材混搭成潮流单品的品牌,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深圳书城30平米小店到跨区域连锁的蜕变。
而这个成绩背后,是团队对自然入口理念的极致践行——从首款排毒王果蔬汁的横空出世,到独创一店一设计的空间哲学,再到与超级猩猩、SPACE等生活方式品牌构建生态联盟,混果汁致力于在快与慢的平衡中寻找商业密码。
自 2015 年诞生起,混果汁作为超级食材果蔬汁首创品牌,席卷了国内的果汁市场。与传统的奶茶、咖啡截然不同,混果汁坚守健康 (Healthy)、独一无二 (Unique)、自然(Natural)的品牌基因,更以奇幻森林三眼仔IP形象打造品牌差异化印记,以自然 对你更好的宣言掀起了健康饮品新浪潮。
在NFC果汁与现制茶饮的双向挤压下,他们用十年时间验证了一个真理:当健康需求从功能满足转向精神共鸣,那些真正构建起生活方式链接的品牌终将穿越周期。
“当人们手握混果汁时,我们希望他们握住的不仅是鲜榨果蔬汁,更是通往自然生活方式的钥匙。”
本期校友访谈,我们与参加CAN+无界消费创新营七期学员、混果汁品牌联合创始人吴轩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探索了这十年间,混果汁品牌是如何化身“水果猎人”、在茶咖混战的饮品红海中寻找到栖身之地的。
CAN+:创立混果汁品牌的初衷是什么?选择主攻鲜榨果蔬汁细分领域是基于怎样的市场判断?
吴轩:十年前,我跟合伙人开始思考创业要做什么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做点跟健康相关的事,比如沙拉、果汁。
我们盘点了一圈,发现整个国内能被称之为果蔬汁品牌的几乎没有,但果蔬汁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无论是酒店的早餐、零售购物、多人聚餐等等很多场景下,它都是一个“左右手”的选择。
我认为鲜榨的果蔬汁是人类第一层的需求,就因为鲜榨不能被满足,所以才有了那些预包装的、长保质期的产品出现,所以我确信我们想做的就是离健康最近的。
我们筹备混果汁这个品牌差不多花了8个月的时间。决定做这个品牌后,我和合伙人就启动了项目调研。
因为国内并没有看到一个有参考意义的demo,所以我们选择出国看看。我们走访了东京、首尔、墨尔本,米兰、洛杉矶、纽约等等这些特别多年轻人在生活着的国家与城市,看到了不少优秀的果蔬汁业态,这也给了我们启发和信心。
CAN+:市面上果汁类饮品品牌众多,特别是茶咖品牌纷纷推出果饮产品线,混果汁如何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
吴轩:我们品牌的名字叫混果汁HUNJUICE。Healthy、Unique、Natural三个英文首字母组成HUN,分别代表了健康、独特、自然的生活方式。Unique是我们品牌的基因,也是亮点。
我觉得做品牌要有对产品独特性的追求和创造独特产品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自己挖的最深的护城河。
谈到创新和差异化,比如三年前油柑果汁特别风靡,国内各个品牌都在做,但我们是国内第一波做油柑汁的,同时也是第一个把羽衣甘蓝、西兰花做成果蔬汁的品牌,此外还有西班牙的茴香根、法国的红菜头、墨西哥的仙人掌果等等。
混果汁更像是在全世界各地找寻超级食材的一个“水果猎人”。这个概念灵感来源于一本叫英国的植物猎人威尔逊的书,当时我就在想不论是超级植物也好、超级水果也好,都有不同的人去承载发现它们的使命。
我们就以这个创意的触觉去打造“超级水果实验室”,去全球找寻超级食材,不断尝试新鲜混搭,用果汁混万物的方式做成一杯好喝的现制饮品,然后传递给我们自己的用户,这很有趣、很新奇,还有一种使命感。
吴轩:最初,我们就想要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非常Unique的品牌,所以我们想要研发一些对都市人更好、营养更均衡的果蔬饮品,去冲抵城市快节奏带来的身体亚健康等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把超级水果之外的超级蔬菜也加入果蔬汁当中。我们首先想到了羽衣甘蓝,将它纳入了最看重的食材之一。
对健康比较有感知的朋友都会知道,羽衣甘蓝是十多年前在美国非常流行的食材,很多维密的模特就都在吃它。
我们去用它去做第一款产品的时候,发现这个食材对轻体、排毒很有帮助,所以毫不犹豫地给这款果汁命名“排毒王”,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变成我们销量NO.1,现在它已经更名为轻体小绿瓶。
这就是我们的一款明星产品,它背后并没有一个研发了多少次、迭代了多久的刻骨铭心的故事,但它反映了我们十年前对于果蔬汁对趋势性的判断是正确的,只是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去证明这件事。
这些年,我们一直努力将单纯的果蔬汁创造为一杯好喝而有趣的混合体。我们要的不止是新鲜,更坚持贴近人本身的需求去思考。这是我们为一杯果蔬汁所付出的钻研和期待。
吴轩:从门店的呈现,到食材和产品的陈列,再到用户感受,各个细化维度我们都有所考量,因为空间是我们特别重要的加引号的产品之一。
混果汁是让大家“把自然喝到嘴巴里”,而我们的空间就像是通往自然的入口,这个入口不需要特别大、特别的宏观,你能远远在一排的商铺中看到它,有这个感觉,就是混果汁。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门店都没有做简单的复制,几乎是一店一设计,但是它所有的核心理念都以自然入口去做统一呈现和输出。
我们希望,用户站在门店门口的五分钟,可能就是今天放松的那五分钟。如果混果汁能提供给快节奏的都市人一个跟自然连接小憩的入口,我觉得这就够了。
CAN+:混果汁和超级猩猩等健身机构开展了场景化营销,这种精准渠道布局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吴轩:我们不仅跟超级猩猩有过合作,最近还跟上海的SPACE在谈合作,很快就要推出新产品。
我们背后的逻辑在于人群的契合度,人群的互相影响和映射。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更希望混果汁变成一个具有标签化的生活方式的品牌。所以我们在2023年就有了自己新的slogan:自然 对你更好。
如果我们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品牌,就一定可以找到非常多志同道合的同类品牌,他们影响着同一拨人,只是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让这拨人互相认识彼此的品牌。
这有点像品牌好友的联盟一样,互相去引荐,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大家互相认识,从而找到调性相同,甚至可以互补的的好玩、有趣的品牌。
它的维度不限于健康,还有好奇心、生活态度等等,在各个维度里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品牌好友,然后跟它们联动带给用户更多有意思的体验。这个是我们在去做品牌联合时的一个想法。
吴轩:首先是三年前,我们走出深圳,走向珠三角,开始测试自己在深圳以外的接受程度和品牌影响力。
因为混果汁在价格梯队上属于腰部及以上的定位,所以我们并没有说一定要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或更下沉、让规模迅速变得很大,而是选择服务之前没有被满足的用户。
随后我们在2023年进驻华东市场,首站选择了上海,2024年8月开出了上海第一家店。今年 4 月份也将在南京开出首店,接下来还会进到无锡、杭州等长三角辐射地区。
围绕着深圳的珠三角大区,以及围绕着上海的长三角大区是适合混果汁的土壤的,而且从目前已经开出的华东直营门店的销售数据上来看,也论证了我们的判断。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CAN+:在跨区域扩张中,以及过往创业过程中,您认为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吴轩:我觉得是我们第一次面临真正的异地管理。两年前开三亚店的时候,我们发现异地管理比想象中的更复杂,尤其是牵扯的精力这件事比想象中的可能多了不止一倍,对整个组织的考验其实是比较大的。
这件事给我们一个反思,一个品牌在沉淀期的时候,你要先让它从生长出来的土壤中自己生根发芽,变得更丰厚,然后才可以开启你速度之战。
回归个人体感,我作为联合创始人一直分管的就是品牌、市场、产品等面向用户端的业务板块。前端带给我最大的体感是,它对创始人的迭代速度考验非常非常大。我在两年前经历了从 CBO(首席品牌官)向CMO(首席市场官)、CGO(首席增长官)的转型,那个过程其实过程是很痛苦的,因为我对市场、营销、数据的兴趣小于做品牌的兴趣,但随着业务的扩大倒逼我不得不去生长这方面的能力。
我现在觉得,只有通过自己能力的迭代才可以看到接下来往哪走,才可以判断你之前的预判是否准确。
创始人本身就是要带着增长的能力和对增长的思考,要认知到你的品牌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场域里面实现更好的增长,甚至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你都要想得很清楚。
做创始人并不轻松,因为经常要面临“打破——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可以用残酷来去形容。但是,一旦走过迭代周期,你就会有一种越过山丘的爽感。
CAN+:在健康消费趋势下,您认为果汁行业将出现哪些结构性变化?混果汁如何调整发展节奏?
吴轩: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很两极化的时代,有的非常激进地去扩张、抢占用户和市场份额,而有的似乎已经回归理性。
我认为理性才是商业的底层,不仅仅依靠资本的钱去养活公司,而是通过提供满足顾客的服务,并将它变为一种商业模式,给企业创造利润,最终通过利润的增长完成企业的迭代和扩张。相比之下,后者更接近于商业的本质。
今年我们提出了企业的“单店健康值”,虽然这个词在行业里挺火,但是中间有好几年时间大家似乎都不再关注这个,而是开始看平均增长值。我们今年又把这个话题重新回归了,其实也标志着我们将如何应对这个时代的变化。
我非常看好下一个更接近商业底层的时代,去探究大家的真正实力,而不是比拼谁的背景更雄厚,这将是一个更健康的时代。
参加君:作为拥有多年创业经验的创业者,您对新一代饮品等新消费赛道的创业者有何建议?
吴轩:我觉得第一就是要对创业这件事“祛魅”。祛魅是2024年特别重要的一个关键词。祛魅是一个特别正向的过程,也是一条必经之路,如果祛魅之后你还能坚持做的事情,那我觉得你就去做。
创业很像要实现自己人生中的某个理想抱负的过程,你去讨论它的时候一定很兴奋、很有passion、很有憧憬,但创业还有个前提是理性。
创业前要做充分的行业调研,比如你要去做一个饮品行业,那你要真的知道单店盈利模型是怎么计算的,投资回报是怎么计算的。你也要知道做这件事为了什么,如果它仅仅只是实现一个开店的梦想,那大可不必把它变成一个创业的事情去处理。要经过一系列专业的祛魅动作,你才能判断自己的真正需求。
一旦进入到创业的状态里,要注重这两个关键词,同时这也是我们公司的价值观:deliver(传递)和evolve(进化)。
尤其是“evolve”,我觉得它造就了“better”的出现。当你在创业的时候,如果你不能做到“更好”的话,可能你的使命感和爽感很快就会消失。你想较劲,跟自己较劲,想变得更好,想去挑战、迎难而上、翻越高山,这些支撑着你向前走的就是“evolve”,进化的能力。
创业的时候,有一个前辈送了我一本书,那本书叫《终身成长》,令我受益匪浅。因为终身成长就是一种保持自己不断 evolve 的人生状态,并且认可这种状态是自己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