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本身就对大脑有抑制作用,能量饮料中的咖啡因则是一种兴奋剂。咖啡因可能阻止大脑产生疲劳感,从而掩盖酒精的抑制效果。能量饮料更不要混着喝!
喝酒前切勿空腹,建议先适量摄入蔬菜、肉类及酸奶等食品,此举能有效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从而对胃肠道起到保护作用。
降低饮酒伤害的关键在于小口慢酌,避免大口豪饮。凡是有过饮酒体验的人都深知,大口干杯往往容易导致过量摄入。喝得太快的危害在于对消化道的刺激短时间内过度,身体无法短时间内耐受大量酒精。因此,采取小口慢喝的方式,能够为肝脏提供充足的代谢时间,从而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避免酒精伤害的关键在于迅速有效地将酒精从体内排出。饮酒后,应增加饮水量,尤其是白开水,以促进排尿,从而加速酒精的代谢与排出过程。
此外,糖类可以促进肝脏的代谢,加速肝脏对酒精的代谢。有些人喝酒后会出现低血糖,喝点糖水也有好处。建议喝酒时多喝点汤汤水水,有稀释酒精、促进排泄的作用。
很多人习惯喝完白酒,再喝点红酒、啤酒,有喝酒经验的人都会发现这样很容易喝醉;还有人喜欢喝一些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等,会让身体更容易吸收酒精,加速醉酒。因此,能不掺酒喝,就不掺酒喝,最好也不要掺杂饮料喝。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梁东辉教授表示,酒兑饮料,酒精更易被吸收。 酒就是酒,即使是酒精浓度较低的酒,一样会醉人。 无论是红酒加雪碧,还是威士忌加冰红茶、伏特加加红牛、啤酒加可乐等更多掺兑组合,用来掺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都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对身体的伤害。
酒精具有刺激性,会破坏胃肠道的黏膜细胞,引起胃肠炎症、溃疡等。 酒精更多的是提供热量,人体摄入酒精过多,摄入其他营养物质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营养缺乏。 若是长期混搭饮酒,不但身体会被酒精伤害,还会无形中增加糖分和能量的摄入,导致肥胖和其他慢性病,啤酒肚因此而来。
此外,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在《神经药理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则发现,“酒精+饮料”这样搭配着喝,会对大脑造成长期损害。 研究将实验大鼠分为4组,第1组: 喝自来水; 第2组: 喝酒; 第3组: 喝能 量饮料(红牛); 第4组: 酒+能量饮料混饮。 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喝酒精混合饮料大鼠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导致学习和记忆功能的下降。
研究人员表示,酒精混合能量饮料的危害可能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 酒精本身就对大脑有抑制作用,而能量饮料中的咖啡因则是一种兴奋剂。 咖啡因可能阻止大脑产生疲劳感,从而掩盖酒精的抑制效果。 这使得饮用者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的酒精,从而增加对大脑的伤害。
一般情况下,只要在吃药,就应尽量避免喝酒,服用了以下几种药物,酒是万万喝不得的:
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都含有类似双硫仑化学结构的甲硫四氮唑基团,若在服药前后饮酒,可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是用药后饮酒,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惊厥,甚至死亡等。)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酒精类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送医院吸氧及对症治疗。
另外,并不是有“头孢”两个字的药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很多抗菌药物都不能在饮酒前后服用,例如:
这个类别里,有不少生活中的常见药,例如解热和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这类药若遇上酒精,消化道就要遭殃了,有些是增加肝毒性,有些是引起胃黏膜病变,或胃溃疡复发,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服用巴比妥类、苯二氮䓬类、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药物后切勿饮酒。另外,有些抗过敏的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也具有镇静催眠的副作用,所以服用期间同样也不能喝酒。
酒精会加速这类药物的吸收速度,同时降低代谢速度,再加上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能会加强镇静催眠药的作用,导致嗜睡加重,反应灵敏度降低,注意力分散,协调能力差,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
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磺酰脲类降糖药等。酒精本来就会促进胰岛素分泌,饮酒以后,血糖降低,如果再吃降糖药,就可能会冒虚汗、心跳加快、颤抖、昏迷。
另外,磺酰脲类的降糖药遇到酒精,同样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也可能发生严重低血糖或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病变。
如利血平、硝苯地平等。过量饮酒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晕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哪吒2》预测票房涨至67.4亿,或将大幅超过《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
敖德萨一夜变天!俄军重拳砸碎乌军命脉,北约奶妈这次线
144-118!文班30+14+6帽,字母哥空砍35分14板,马刺送雄鹿2连败
血战DeepSeek,OpenAI o3-mini急上线车市持续看好:“两新”政策力度超预期
利润都被苹果赚走了!2024手机厂商均价一览:iPhone创新高 安卓阵营要加油